初与陈广路教授接触的人,很难将他与“拓荒者”联系起来。中等身材,方正的脸庞,祥和的面容,黑边眼镜下和善的眼神中透出几分刚毅和冷峻——完全是一副文人学者的气质,与人们心目中的高大身躯,膀阔腰圆的“拓荒者”似乎相去太远。然而,经过10几年的工作接触,我真切地感到,发表在《长春中医学院报》1993年121期上王宏江撰写的“拓荒者之歌”用词的切当。他的确可以说是一位“拓荒者”,是一位平凡的拓荒者,在他走过的为中医事业、中医药教育事业奋斗的路上,结满了尽管平平常常,但却是丰硕的金色的果实,一步一个脚印,清清晰晰,扎扎实实。
陈广路教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公主岭乡村的沃土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个性。小学、中学,他都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获取优秀毕业生证书。那时学校离家很远,每天往返数10公里,顶着晨星,迎着月亮,不分寒冬酷暑,他硬是坚持下来。当时学习很紧张,政治活动也很多,什么勤工俭学、大炼钢铁、民兵训练……他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五好民兵等不少光荣称号。1962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中医学院,成为同龄乡下人仰慕的“红状元”。
说起为什么学医,他坦言,乡里人非常敬慕医生,在他年轻的诸多愿望中,最渴望的就是成为医生,这也是使他事业有成、鼓励他不懈进取的座右铭。
6年的大学生活,为他以后的医疗实践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也使他懂得了不少人生的哲理。
入大学后他即被任为班长,以其刻苦求学的学习态度,行之以躬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赞赏。
1968年12月,踌躇满志的他怀着为广大患者贡献毕生心血的志向,奔赴祖国边疆,少数民族集中的延边自治州——珲春县英安公社。在那里,他用辛勤和智慧,写下了为汉、朝两族人民治病救人的生动一页。
两年后,怀着眷恋的心情,离开了曾经挥洒过汗水的长白山乡,怀着向往知识,向往深造的迫切愿望,来到吉林省德惠县人民医院,开始他钻研中医、学习西医技能的新征程。德惠县名中医谷守田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使他在系统复习了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临床实践环节上有了质的飞跃;管理危重病室的一年实践,使他掌握临床治疗,挽救危重病人的一整套技能。当1978年调入长春中医学院时,他已是基本掌握中西医理论知识,具有相当临床经验的较成熟的中医工作者了。
长春中医学院,这所吉林省唯一的中医高等院校,既是他的母校,又是他发挥才能,编演出拓荒者诸多平凡而又动人事迹的舞台。不论是在方剂教研室当教师,还是在教务处任处长;也不论是在中医系当主任,还是在学院任副院长,他都是那么兢兢业业,善于学习,既要开拓那些前人未走过的路,更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干什么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既要勇于开拓,更要踏踏实实。”
“知识是产生杰作的基础也是源泉”。在中医知识的海洋里,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而开拓,由此而进取——
中医,这门传统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医学科学,学会,颇不容易;学精,就更难了。陈广路教授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钻研30余年,撰写出学术论文30余篇,编撰专业著作《中医临诊备要》《吉林省验方秘方选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方剂大成》、《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等10余部。这里,凝结着他辛勤与智慧的精华,体现出他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开拓精神。
甘温除热,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源于金代名医李东垣,但后人的认识颇不一致,现代《方剂学》教材对于“热”的阐述,是中医高校方剂教学中所遵循的观点,但争论很多,莫衷一是。他翻阅了大量资料,细心研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广搜博览,纠正了前几版《方剂学》教材中的错误与不足;另对方中药物的考究,如抚芎与川芎等的区别等,多是他人所未及的。他把这些研究所得,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了授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他注重规律性探究,如章节之间方与方的对比,重新研究君臣佐使和加减变化规律。他的许多观点,为后来同行们所一致认同。
陈广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年来,始终坚持临床。他将研究心得运用于临床实践,取得满意效果。他承认历史上的学派各有创见,但决不拘执于哪一派,提倡辩论施治,不拘于一法一方。
有一阳痿患者,曾服很多补肾壮阳药,均未获效。经他诊治,认为该患者舌苔黄腻,应属湿热,不能一见阳痿便言肾虚,应辨证论治,遂采用清热利湿之法,两剂告愈。
另一郑姓男患,年六十余,突患呃逆之证,昼夜不得安宁,前医用重镇降逆之法不愈。他诊查后认为,该患见声宏亮有力,舌质红、苔黄厚,当属湿热阻胃所致,以橘皮竹茹汤合白虎汤化裁,两剂未尽而愈。
又一马姓患者,患慢性肾小球肾炎,久治不见好转,查其面色苍白,畏寒肢冷,遂用麻黄附子等品,附子用量达30克,不但无副作用,反而收到了明显治疗效果。
又一女患欧阳,患先天性心脏病,脉结代,口唇青紫,他采用血府逐瘀汤以治瘀血,取得满意疗效。他说,不能见脉结代就用炙甘草汤,应临证辨治。
诸多的病例说明,他既尊重古法古方,又不拘泥,临床中敢于探索,推陈出新。他说:应尊重前人的经验,但不能拘泥,用药不求味多,量大,只需选药精当,切中病情。诸药皆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过用补药也会出现变滞现象。这些话,是他多年临床和学习的深刻体会。另外,对一些特殊规律也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治疗神志疾患往往在镇静安神的同时分加石菖蒲;理气开郁常配萱草根;活血化瘀不忘汉三七;开胃进食少佐龙胆草等。
作为医生,高超的医疗技术固然重要,医德修养同样需要。他提倡将传统医德和现代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常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诫自己,教导学生,总将自己放在患者的地位上。因此,他对患者如亲人,所有经他诊治的患者都体验到他身上那种人民医生的高尚情操。
从陈广路到长春中医学院工作那天起,就真正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普通的方剂教师调任教务处担任副处长之时,他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职责。怀着渴望学习的迫切心情,他参加了东北高等学校管理干部进修班的学习,系统学习了《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中国教育史》等课程以后,他对《高等教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重点进行了钻研,这是他日后在中医教育领域中取得成绩的坚实基础。
在教务处工作期间,他狠抓内涵建设,深入研讨中医高等院校教务处的职能,拟定各方面管理规章,努力探索中医高等教育的规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同志们一道首创了“医教研三元联合体”。
当时,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存在较大困难,附属医院有限的区域满足不了众多学生临床实习的需要,实习生过分集中和拥挤,被戏称为“白细胞满视野”,实习效果当然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与几个中医医疗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将实习生分散到各个教学医院,大大提高了实习效果。每年一次的带教工作会议,收到了沟通情况,协调关系,规范管理,解决问题的积极效果。这种大胆的创新,为中医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吉林中医教育》刊出吉林省首届中医临床教学研讨会召开的消息和交流的论文后,国内诸多院校先后效仿,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抓‘“三风”建设,这是他在教务处任职期间又一重大措施。针对当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教务处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的具体办法,并从抓考风入手,突出“严密组织,严格管理,严明纪律”三严方针,顶住种种压力,贯彻始终,使考风明显好转,考试管理规范化达到原国家教委规定的标准。
每年一度的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是他和同学们一同搞起来的。这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交流教学经验,加强教师素质培养而采取的有效办法。现在一些高等学校也相继施行。种种开创之举,他从不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他说“成绩是大家的,是全院上下通力合作,不懈努力的结果”。的确,教务处八年工作,全处人员都洒出了汗水,他们拧结得像一根绳,牵动一头,全身都动起来,他,正是这位牵绳人。
1991年4月,服从工作需要,他从教务处到中医系任系主任。刚开始他感到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组织全体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大潮中。面对社会经济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状况,他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新时期教学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开创性地举办教案展评活动,开办了教学和医疗相结合,独具特色的中医门诊部。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以前,教师外流现象严重,不少教师要求从基础教学岗位转到临床,出国进修、外出学习后不愿再回到中医系的现象较普遍。三年的改革,使中医系面貌一新,外单位人员要求调入的络绎不绝。由于成绩显著,基础部(原中医系)于1994年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优秀系部。可是他还是那么谦虚地说:“成绩是大家的。”
从系主任升任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地位变了,可认真学习的态度没有变,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没有变,开拓进取的信念没有变。他认真调查研究,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提出了将长春中医学院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过渡的总体思路。
1997年末,在他的倡导和主持下,圆满召开了长春中医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这是建院以来首次召开的以教学为主题的大型工作会议。会上,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办学思路,制定了较完善的本、专科教学、研究生、成人、外事教育的分类管理规定,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和措施,这些做法得到了原省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并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办学层次上,他提出本科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思想,努力扩大研究生在校规模,奋力争取博士授权单位资格,不失时机地增加硕士学科点,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已为我省高等教育界和全国中医教育界所瞩目。
在他主管的成人教育方面,也决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他和同志们一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的规律,提高办学层次,在原来单一专科基础上,新增了本科层次,办学形式由原来的函授、夜大增加到全日制,努力拓宽办学渠道。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学院成为职业中药师培训中心。
他特别重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要求他们深入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倡导举办了首期教育理论研讨班,使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对教育的基本法规和理论深入了解,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质量的提高。很快,在全校掀起了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的热潮,优秀教学成果不断涌现。1997年申报省教委教学研究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奖率和受奖档次均列全省首位。
教师——教务处长——系主任——副院长,20年的历程中,印满了一位开拓者的足迹。看起来,每件事都是那么平常,绝无惊天动地之处,但每一步,都凝结着他的智慧,每一步,都渗透了他辛勤的汗水。诸多社会兼职,是他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的象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的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方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中医药》主编,吉林省易经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养生保健协会常务理事等。一向淡泊名利的他,不愿把他的功绩夸大其辞,我也如是说:“陈广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平凡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