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在这有限的人生中该如何度过才有意义,尤其正值青春年少时,这个问题更值得思考。保尔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有这样一个人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可借鉴的青春版本,他,就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李权睿。
在奋斗中成长
李权睿于1998年考入我校针灸骨伤系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初入大学的他,当时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充满了稚气,什么都不懂。但他知道,自己是怎么样才来到长春中医学院的!家庭贫困,父亲走遍了所有的亲戚,才借够了学费。怀着美好的憧憬,带着父亲殷切的希望,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勤奋、勤奋、再勤奋。
他为人憨厚,性格温和,平易近人,又热衷于为大家服务,很快他那颗炽热的心,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被大家推举为班长。担任班长以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先,任劳任怨,为大家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也许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李权睿的出色表现,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后来,他又被选为针推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在此阶段,是李权睿的一个艰难阶段,很多实际问题迎面扑来,年级低,经验少,很多富有经验的“元老”开始退出,都让他感到巨大的压力,工作方法若有不当,就会出现人心涣散的局面。有时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他能忙到凌晨;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通知,他要跑遍两个男生宿舍楼的每一层。工作不顺利,那是当然的。也有一些“老资格”的学生干部,认为李权睿年级低不称职,不配做这个学生会副主席。对于李权睿布置的任务,总是拖拖拉拉、马马虎虎的做个大概,导致任务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于是他就找那些“反对者们”谈话,将心比心,用自己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动他们。人都是有感情的,他最终也赢得了“反对者们”的认可。以往的生活经验以及严谨的办事风格让他在人才济济的校学生会脱颖而出,他又被选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在任职大会上他说:“学生干部,既然自己选择了,就要爱这个岗位,努力完成自我,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
在学习、工作的磨练中,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他庄重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他庄重宣誓:我要奋斗,为人民而奋斗,为社会和平而奋斗,坚持吃苦在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建设贡献一切……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认真考察,他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李权睿留给大家记忆中的,就是一个热心人,正直的人,负责的人。学生生病,他就去送药。下雨天,他就给没带伞的同学去送伞,等等,一点点小事,却表现了他崇高的个人品格。一次男生公寓发生了打架事件,双方同学,好友都在场,情绪异常激动。李权睿及时赶到现场,制止了一场械斗,并陪同受伤的学生前往医院看伤,垫付了随身所带的三百元钱,对于贫穷的他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他毅然拿出,并守护至深夜。
李权睿又是那么的爱好文学,爱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更爱保尔的刚强:钢铁啊!你是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他曾面对着苍天,仰天长啸;何时乘长风,破万里浪;何时握长剑,斩长荆,披短棘。
五年的大学生涯,让他与长春中医学院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在一篇名为《思情篇》的文章中他写道:我要感谢母校的每一位领导和老师,是他们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要感谢全校的每一位同学,是他们的鼎力相助,我才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我在长春中医学院长大,我在长春中医学院成熟,长春中医学院是我的第二个母亲。
让激情在岁月中燃烧
2003年,李权睿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毕业了。而这一年也正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启动年。这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实施的。
当“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嘹亮歌声响起时,李权睿欢呼雀跃,他知道离自己的梦想不远了。虽然命运多坎坷,但命运总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他果断地报名参加了。最后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审核确定,李权睿同其他8名应届毕业生被分配到四川甘孜县,进行为期2年的医疗志愿服务。当《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刊登志愿者名单时,他在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当他看到“李权睿”三字时,他意识到了责任和使命。
在未入四川以前,就四处搜集四川甘孜的情况,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
甘孜,藏语意为:洁白、美丽。
甘孜县地处青藏高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雅砻江上游。川藏公路317国道,贯穿整个县城。全县最高峰贡呷日海拔5688米,最低峰甲依村海拔3325米。甘孜县属于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无霜期37.13天,日照时间年均2460.8小时,有小太阳城之称。居民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还包括汉族、回族、苗族、彝族、壮族、布衣族、满族、白族、土家族、羌族等10个民族, 约占总人口的5%。带着这些信息,他登上南下的列车。列车上李权睿心情无比兴奋,举止言谈间始终面带着微笑。看着窗外秀丽的南国风光,他不禁与同行的志愿者谈诗论景,畅古论今,两天两夜不合眼,浑然无睡意,所有的疲劳都在欢愉的笑声中淡去。到达成都后,他又转乘汽车,走在川藏公路上。当他们的车进入甘孜县城时,他不禁诵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秦皇汉武,文采略输,唐宗宋祖,风骚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意气风发的他,淡然的笑了。
望着茫茫高原,李权睿感到这要比原先估计的还要残酷,现实是如此的严峻。
甘孜县海拔高,缺氧现象十分严重。到甘孜第一要克服高山反应;其二,要克服低压现象,不会使用高压锅就要饿肚子;其三,防寒保暖必须到位,短暂的无霜期过后就会是天寒地冻。藏式房屋四壁通风,连县委的房屋都是单层玻璃且没有暖气;其四,强烈的日照会晒得头皮发痛,男的都是黑黑的脸庞,女人脸颊上是明显的高原烙印;其五,停电更是家常便饭。没有电,电暖设施就没用了。
语言问题更是头等大事。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沟通,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于是,李权睿就一个一个字母向当地教师、农民请教,把当初在长春中医学院学习时那种废寝忘食的干劲拿了出来。他被分到当地的卫生局,负责卫生行政管理工作,他一边搞行政工作,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学习当地语言,不懂的就打手势。仅用了四十多天时间,他就能用当地的语言熟练地同当地居民交流了,工作干起来也方便多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藏区地理环境复杂,山区崎岖,这对于在东北平原长大的李权睿来说又是一大困难。每此出诊,他都要背着医疗箱独自步行,在甘孜的720个日日夜夜中,他走遍了甘孜的每一寸土地,每天总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到宿舍,宿舍就是办公室,不足16平方米,连泡脚都不容易,更别说洗个澡,脚底的血泡磨了破,破了又磨,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茧。楼上就寝,和衣而睡;楼下办公,办公室做饭就餐。
李权睿在那里是“贫困户”,仅有的生活补助只能维持温饱而已。志愿者在星期天是可以休息的,但他放弃了这一天可以放松的机会,背着药箱,去义务治疗。
一次出去义诊,碰到一位有腰疼病的老人,他就拿出银针要给老人扎几针。从未见过这银针的老人心里似乎十分害怕:这长长尖尖的针扎进身体里,我能活吗?因此,不愿扎针。李权睿就放下银针,让老人趴在床上,和他闲聊,聊甘孜人的纯朴,甘孜的真诚。始终,他都保持着一副憨厚的微笑面容。当老人感到趴累翻身时,才发现自己全身已布满了银针,腰似乎舒服多了。老人对李权睿的医术坚起了大姆指,硬留他吃晚饭。老人杀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只鸡,也不知从哪里搞来了半坛酒,两人对酌起来。老人端起酒,像李权睿深深鞠了一躬,李权睿端着酒,泪流满面——甘孜人苦啊!青春因为有太多的磨砺才值得回味,人生有太多的奉献才最精彩,我要用我的鲜血奉献于甘孜人民,浇灌甘孜的每一个地方。
李权睿自豪地说:“作为一个医药人才,最大的骄傲在于自己能在医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于救死扶伤,成为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李权睿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坚持吃苦在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尽已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在此期间,他建立了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密切了党员之间的联系,聚集了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能力,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一致认可。并积极发展新党员,培养后继力量,在他的帮助下,志愿者张春文率先在当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2005年7月共有七名志愿者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向人民交出了又一份优秀的答卷。
在一篇日记中他写道:大学生志愿者在西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险,用自己的赤诚书写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篇章。而我就要做这篇章的带头人,献身西部,无怨无悔。
不只做西部的“过客”
当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工作开始时,学校邀请李权睿回校,为学校学生做志愿服务活动的专题报告。情到深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艰苦。在座的每一位又被他那纯朴的报告感动。
“青春的选择,雄心万里,好儿女纵横天涯报风沐雨,带着家乡父老的叮咛嘱托,带着校领导的殷切希望,带着全校学生的祝福,我们来到西部,我们来到基层,把知识留下,把智慧留下,把青春留下,我们无悔。”
在和李权睿亲密接触、互动问答中,一位同学问道:“亲爱的学长,青春不能没有爱情,你对爱情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李权睿坦然地笑了:“我在大学也有女朋友,但当我到西部去时,我们就分手了。我认为幸福的爱情都是一样,而不幸的爱情却各有各的成因,最常见的就是:太早或太迟,我想我是属于前一种。年轻的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你将会得到这世间最幸福的一份爱。所以,我也有足够的理由劝告你,要耐心地等待,不要太早的相信爱情的甜蜜。不管那是出于善意或是恶意,果实要成熟了以后才会香甜,幸福也是一样。”
在甘孜的两年中,李权睿吃着甘孜的水,住着甘孜的屋,更为甘孜人的纯朴所感动,他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高原上风光无限,雪地晶莹剔透,草地一望无际,牛羊成群,淳朴的民风,藏房,嗽叭庙建筑的别具风格……
真情倾注,他是如此的热爱这片土地,爱这高原的月夜。在一篇日记中,他写下了这篇优美的诗章。
腋下的青藏高原,是用一千年才圆的梦
甘孜古城的月夜,圆着我的梦
从童年到今天,
一身尘土,两手空空,从遥远处我来了
抛下所有的行囊,带着坚定朴素的思想
转瞬间又溶入了高原的寥廓与苍茫;
云辉映夜空的明月,闪出几色光彩;
群群牛羊更象一首歌
静静地在月光下流淌
一身尘土,两手空空,从遥远处我来了
在这样和神秘的土地上
倾听从远古传至今天的声音
那是林立的经幡舞动风的低吟
那是嗽叭庙经茼转动时空的电闪雷鸣
再一次倾听,一切归于寂然
一身尘土,两手空空,从遥远处我来了
沉迷在高原月色之下,高原的夜空竟是如此碧蓝
蓝的让人感觉溶入了血液,溶入了灵魂
血液中似乎也溶入了海的色彩,海的悠远
一身尘土,两手空空,从遥远处我来了
站在高原的月色之下
仿佛在跨越,今生与前生的门槛
或许,或许,更多的是期盼……
圆月伸手可及,但是,心灵呢
抛却所有的尘垢
去拥抱蓝天,雪山,白云……
这优美的诗篇,句句是情,是对未来美好的呼唤,是对人们到西部的呼唤。呼唤大家共同品味这高原的日夜,呼唤更多的人服务于西部,奉献西部。
当一位同学问他两年期满后是去是留时,他坚定地说:“我不愿只做西部的匆匆‘过客’”。志愿者虽然离开了,但两年中留下的是不走的精神。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来得及实现,只要执著,就必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