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是春,仰首是秋,月圆是诗,月缺是画。如梦的人生里,成功者都是有目标的人,他们明白既然让自己长上了强壮的翅膀,就应该用它去寻找蓝天。
李昌植,男,1978年生,朝鲜族,中共党员,针灸学博士。1996年考入我校针灸骨伤系针灸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考取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中心、国际针灸临床培训基地医师。
志存高远,勤奋创造成功
1996年9月,李昌植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踏进了长春中医学院的大门。他从小便对医学事业充满了执著与热爱。经历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将自己的夙愿变成了现实。
“金针渡世,妙手慈航”,悬壶济世的信念一直鼓舞着李昌植。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李昌植的大学生活是在执著、勤奋和充实中渡过的。他的课余时间除了参加活动,更多的都留在了图书馆。身为一个朝鲜族的学生,语言的障碍可想而知。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来自于少数民族的小伙子成为了全班学习最棒的人。成绩的优异来自于他对中医的热爱,更来自于他独到的学习方法。置身于医学的殿堂,畅游于知识的海洋的经历让他知道了善于总结的优势。于是,他习惯于把方歌、方药等知识整理成小册子,以便于保存和随时背诵。好学的李昌植更是一个热心的人,他把总结归纳的学习小册子借给全班同学复印、传阅。由于他为人憨厚、热情,成绩优异,又热衷于为同学服务,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上大学的第二学期,被同学推举为班级学委,他的学生干部生涯从此开始。
做了学委的李昌植深知身上的责任,为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劲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他在班级成立了学习小组,精心策划并组织了知识竞赛,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以提高同学的学习热情。在他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96级针灸班获得了长春市文明班级、长春市十佳班级、吉林省先进班集体和全国先进班集体等殊荣。当同学们在为这一切高兴时,李昌植他笑了。
李昌植天生是个乐于奉献的人,然而大一的记忆中却永远地留下了他的一丝遗憾。学校的义务献血活动正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着,他也在自愿献血的人群中焦急的等待,终于轮到他了。然而医生却告诉了他一个让他不能接受的事实。他不符合献血条件,原因是他有高度的近视。在医生的多次劝说下他才不舍地离开了献身的场地。
虽然献血未能如愿,但他带领班里同学开始了为献血的同学服务。为给献血同学补养身体,他和其他同学一起为大家熬汤、买补品,又亲自将这些送到同学寝室。他用行动传递着兄弟情、手足谊,传递着彼此间浓浓的爱。这份情,这份爱温暖了班里每一个人,每一颗求学的游子之心。
在献血同学身体恢复一段时间后,他又组织开展了“我爱我家,奉献爱心”的歌咏比赛。快乐之余,一方面将奉献,互助的精神传递给了每个兄弟姐妹;另一方面,加强了班级的团结,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
刚步入大学的李昌植怀着满腔的政治追求,有着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他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奋斗着。1997年7月1日,当雄壮的国歌奏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香港的上空时,李昌植入党信念再一次升华,他随后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李昌植的成绩和为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1997年,优秀的他成了系学生会学习部的部长。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也更加的忙了,要带动一个系的学习气氛,为全系同学负责。想到这些,他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开展好一项活动要克服多少困难,付出多少痛苦,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寝室的同学都睡着了,只有他的台灯还亮着;同学们都放学走了,只有他依然在伏案写着;同学们都出去玩儿了,只有他仍然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穿梭着……他的忙碌和付出终于有了结果,第一届中医药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于1998年1月成功举行。竞赛进行现场实践技能的考核,针灸、骨伤的实践操作,让参赛选手得到了锻炼,也吸引了许多老师和同学驻足。
在李昌植的努力下,进一步浓厚了整个系的学习氛围。对于这一切付出,他只说:“既然自己选择了,就要爱这个岗位,脚踏实地地做些什么,这一切都是我该做的。”忙碌的生活并未令他的成绩受到任何影响,他依然是班级第一名,依然每次都拿一等奖学金,依然在出色的等级上越攀越高。在校期间他就参与了金东明教授的“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效应”课题,并努力钻研。在国家级刊物上撰写发表了五篇学术论文。在努力学习之余,他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组建了中苑学术论坛社,为广大同学交流学习中医药知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学了针灸的李昌植,萌生了尽己之力,为乡亲解除病痛的想法。在熟练地掌握了针灸的临床技能,在总结了起初时为乡亲提供医疗咨询的经验之后,1998年寒假,他开始用针灸疗法帮助乡亲解除痛苦。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李昌植感动的事。一天村头住的宋婶,一大早就来了家里。“宋婶您的腿好了吗?” “好了,好了,自从你上次帮我针过之后,我这老毛病啊,一直都没再犯过,这老了老了,身子骨还更加硬朗了。孩子,大婶寻思着来看看你,这是大婶给你带的,咱家里的鸡蛋。”老人说着便将东西拿到了李昌植的面前。面对这位头发已花白的老人, 李昌植的眼泪止不住地落了下来。
新学期开学了,他又开始了忙碌的大学生活,然而假期里为父老乡亲诊病的情景常浮现在眼前。深夜,他常因想到这些而兴奋得难以成眠,学好针灸的愿望在他的心里愈发的强烈了。赵婶的病情怎么样了,张叔的腿疼有没有再犯? 李昌植惦记着家乡的父老,惦记着他的那些“患者”。
日子依然如水般流着, 李昌植也依然奋斗着、奉献着、忙碌着。同学生病了,他依然不忘去给送药;同学的学习尽头不足了,他依然不忘去找同学聊天,鼓励他要努力……点滴的小事里他向大家传递着爱与关怀。
针灸骨伤系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一个家庭非常困难的同学,这名同学的情况被一个叫“时大”的人知道了。于是每个月他都会收到一张属名“时大”的50元钱的汇款单。没有人知道“时大”是谁,因为在信中除了鼓励的话,对于自己的情况,“时大”只字未提。然而,“时大”的汇款单每个月都会如期而至。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每个月的50元钱从来没有一次晚到。大家开始关注“时大”,同学和老师都好想知道“时大”到底是谁。会是谁了解到了我们同学的情况?又怎么会每个月的钱都如此的及时呢?大家开始猜测,或许这个“时大”本来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然而线索只有一条——字迹。这笔迹怎么这般熟悉?党组织开始调查,通过细心观察和核对笔迹,原来“时大”便是李昌植,是他从自己的奖学金里每月拿出50月钱资助着这位同学。同学们震惊了,更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当老师问起他时,他只淡淡地说:“化名时大,是觉得自己是时代大学生,大家都是一家人,这些是应该的,能让他更好的、安心的学习就好了,我并不富裕,所以也只能尽这么点力。”而在这时,他的资助行动已持续了18个月之久。
在奋斗中他成长着,在大学四年的生活里,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好多。199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优秀的他用行动赢得了很多荣誉。1997年,他曾荣获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日本中医研究会奖学金;2000年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大学生建昊奖学金”;2001年被评为长春市十佳大学生。同年他又以长春中医学院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完成了在校的学习,并考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精于学习,奋斗不已。2001年,李昌植考入了全国知名中医学府——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成为长春中医学院第一个考进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因为他成绩突出,导师看到了他材料中的在大学时的表现后,研究生面试时导师只面试了他一人。面试很顺利,导师询问了一些专业相关问题和对针灸发展趋势等问题。李昌植的回答得到了专家组的肯定和赞许。导师当场允诺收他作为自己的学生。答辩结束后导师给了他一张名片,李昌植惊呆了,原来面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者竟是上海市针灸学会的常务副理事长兼全国知名研究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葛林宝研究员。他对自己能成为葛老的学生深感幸运。
入学后,李昌植不仅刻苦学习,钻研课题,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他加入了研究生会,努力为离家在外就读的广大研究生热情服务。由于他勤奋和创新的工作精神又一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不久就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七次研究生大会上当选为研究生会主席。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少数民族研究生会主席。做了主席的他更加的勤奋了。对工作有了成熟想法的他,在之后的研究生会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社会工作才华。研究生会争取自力更生,活动经费大多自己筹划。因此他组织同事们积极步入社会,诚恳的去与别人谈,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鼎力资助。在李昌植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生会的大型活动有了充足的活动经费,也正是他们的付出开拓了研究生会工作的新局面。他还组建了研究生志愿者服务队,步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张江镇政府等单位的肯定。突出的工作表现也使他连任了两届研究生会主席直至毕业。
社会工作很忙,但是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参与导师的上海市科委资助课题“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治疗效应的研究”,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大脑五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家一类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参加了上海市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并进行了交流。在上学期间,他多次获得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人民奖学金,南京金陵药业脉络宁研究生奖学金并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毕业前夕,经多方面考核他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李昌植深得导师厚爱,毕业后经导师举荐,他留在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中心工作。这所三甲综合性医院的针灸中心是上海市的重点科室,拥有着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李昌植深深记得导师的师恩,虚心学习,认真工作,工作之余经常到图书馆学习相关材料。他在治疗中提倡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中除了针灸还要辩证施治予以中药或西药以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颇有建树的他认为中医学者不仅要钻研古籍也要与时俱进,不能盲目排斥西医,要做一名能够以病人为本的医生。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李昌植总结出治疗急性腰扭伤时先针灸治疗后内服沈阳红药,外敷麝香解痛膏常能奏奇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兼任了医院教学处的研究生辅导员职务,管理上百名硕、博士生,在医疗、教学一线中辛勤耕耘。2005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职针灸学博士。
回顾过去他谦虚地讲到:“我还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因为中医药学博大精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挖掘和弘扬”。而且他还同笔者讲到:“学中医,基础很重要。基础扎实才能够登堂入室。在我就读长春中医学院的时候,任课老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严格要求学生。在长春中医学院本科生方剂要背150余种,要熟练掌握361 个正经穴位及40个奇经穴位,能熟背12经脉及经别、主病原文。这在全国各大中医院校中是不多见的。如果刚开始就比较放纵,等回过头来发现基础很重要,再重新抓起时已经完了。所以我很感谢母校对我的严格培养,我要更加勤奋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来回报母校,并且为母校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