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国内校友 > 正文
王庆文 吉林省中医管理局原副局长
发布时间:2013-10-07 16:49:33
    王庆文,1942年生于河北昌黎,后随父辈迁居吉林省白城市。主任医师、教授,省科协委员,省英才奖章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历任全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审员,国家自然医学基金评委,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委,香港中国医药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大学中医学术顾问,日本国际自然医学会名誉委员,吉林省暨长春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省中医学会秘书长,吉林省暨长春市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养生保健协会名誉会长。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兼临床医院院长,中医研究所所长,吉林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主持工作)等。
                                                    著书立说,日耕不辍
    1960年,王庆文入读于长春中医学院。他天资聪明,生性好学,颇具悟性,在校期间深受各位带教老师的喜爱。在老师们的良好教育下,他苦读经史,深研医经医旨,浏览众书,对中医学理论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这为其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年的学习,让他逐渐懂得了中国医药学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经过几千年的摸索实践,它形成了完整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并具有卓越的临床疗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难怪自古很多大家就有“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之愿。作为一名中医学生,他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1965年,王庆文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中医研究所(院)。在此其间,他勤奋好学,善思强记,博览群书,涉猎许多未知的医学理论,同时坚持临床为第一线,善于学以致用,观察积累。无论在医理还是医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又先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白求恩医科大学(今吉林大学医学部)进修近4年。这让他在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他横溢的才华,端正的态度,若谷的胸怀深受领导的赏识,同事们的折服。
    工作过程中,同事们为他广博的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折服,有很多人建议,他著书立著。令他没想到的是,这笔头一落,一写就是20多年。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专著起,至2002年退休,共主编(主审)著作16部,约144万字。主要有《中医儿科临证备要》、《中医儿科临床手册》、《咳嗽》、《今日中医儿科》、《中医儿科学》(以上著作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医药继续教育教材》(7本,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医针灸配穴疗法》(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针灸对穴疗法》、《中国针灸独穴疗法》(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点校《痰火点雪》、《吴注内经》等,以及为学术顾问的《中国当代中医临床与理论研究》、《中国当代中医论坛》、《中国当代民族医药集成》等。在编写过程中,与之共事的有不少是中医界的知名人士,如著名的中医学家王永炎院士,全国中医儿科学会会长汪长传博导等。在著书工作之余,他还不断地将所感所思写成论文,先后在《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医药学报》、《吉林中医药》等发表论文50余篇。
    二十年如一日,风雨寒霜不为阻,千磨万击还坚韧,他不抽烟,不喝酒,放弃假期休息日,放弃亲朋共欢时,他珍惜每分每秒,始终伏身案前,涉猎大量的医学文献,深思其中的医理,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然后付诸笔端,无论有多少的千辛万苦,多少的苍桑苦涩,唯一不变的是他那份执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庆文”这一名字日益被中医界所熟知,并传扬到国外。在许多国际知名专家参加报告的学术会议上,他是学术组两组长之一。在日本国际自然医学学术会议上,他与南韩的、德国的、前苏联的知名人士共为首席报告专家。他多次应邀赴日本、前苏联、东南亚、香港等地讲学授课。在香港大学讲课获得“仁心仁术”金牌,他多次担任中医院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辨委员会主任委员,他……
                                                  识广研深,孜孜不倦
    著书立说虽辛苦,却也开阔了他的眼界。在中医基础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他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作为科研者,他始终站在科研的第一线,他敬爱科研,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
    在多年来的研究中,经国内著名专家鉴定的成果有8项,其中2项国内领先水平,6项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如长白预防冻伤研究,该项目由总后军科院总负责,总项目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文革后第一次召开的科学奖励大会上,本研究获全国卫生科学大会奖;二等奖2项,如W-3系列紫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三等奖1项,如五行学说科学内涵的研究,该项研究有教学和计算机方面人员参加是我国较早应用现代科学计算机技术对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科学内涵的揭示。国家著名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和教学专家共同鉴定为“该研究运用哲学、数学、现代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科学方法手段,从五行学说复合关系入手,对五行学说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创造性地揭示了五行自生与反生理论”,“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研究结果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这是我国该领域第一个获此奖项的科研成果,至今仍具有良好影响。他主编的《中国针灸配穴疗法》获大区科技图书一等奖,经世界针联主席等鉴定为“在国内外本专业中居领先地位”。其它如痰喘净、小儿益肾胶囊、仙灵果等多个品种都经厂家生产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医学术历史久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实践证明的科学,科学总是应时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用其之长来补中医之短,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用科研大力度地探索中医,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王庆文深感于此。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开拓进取,研无止境。药味浓烈的实验室,冗长复杂的实验过程,上百次的重复,上千次的失败,这些都不曾影响他对科研的热情。在那窄窄的空间里,他将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的各个方面,并将其很好结合,创造出巨大的效应,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灵活施治,苦心钻研
    王庆文从事临床,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他认为临床诊治病证,力求首先明确诊断,名止则言顺,知其属常见病还是多发病,免得延误病情,求得合法治疗;掌握病势缓急,决定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辨证尽量简单,不拘泥于分型,不止于舌脉,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参考西而不悖于中;或有斯证而用是方,或以某方为主治所病,随症加减,灵活施治。积40年之经验,他深感当个好中医确非易事,就是治好一个病也不容易,千方易施,一效难求。治病要对病名确定,对类证、诊治要点、古今医家验案、验方都有所了解,融会贯通,才能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得心应手,取得疗效。
    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但在临床、社会中其影响力远不如西医,中医应得的地位与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缩短这种差距是每个中医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深知独木难成林,独花不是春,必须要有一支雄厚的中医队伍,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而唯一能撒播希望之种的是医学书籍,于是他矢志歧黄,狠钻医理,精研医术,著书立说,随着一本本医书的诞生,他的心也日益感到欣慰。他编写的书籍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既继续承中医传统的优秀遗产,又借助现代科技有所发挥,文章见解独到,有很强的适用性和临床参考价值,有许多书是考研、实习及临证时所必备。
                                                    尽职尽责,实事求是
    从省中研院到中医管理局,从院长到副局长,王庆文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几十年,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为培养后生尽心尽力,多是为他人做奉献。在中医管理局工作期间,他参予国家中医药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制定,课题招标、鉴定、科技进步奖评审等工作。
    他认为中医生存环境要改善,医疗空间要扩大,卫生管理干部非常重要,若稍有疏忽,一个处长也能毁掉整个中医的前途,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下大力气,着手组织一些专家修改职业卫生法和药政法,把中医看作传统医学,民族优秀文化,要善待中医,不能按西方国家发展西医的标准来对待中医。他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他主持评审三级甲等医院,坚持用中医院标准予以扶持,不向西医院标齐,这对硬件条件较差的某些中医院自身建设和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主持编写了300多万字中医药继续教育教材,着手制定了中医管理条例,在全国各省中率先评定中医药终身教授、名中医,迄今为止,这在全国也只有极少省有此评定。
正是由于有太多像王庆文这样视发展中医为己任的管理者,中医药事业在我省才得以继承与鲜活,正是由于有太多像他这样的管理者,中医学才得以弘扬与发展。可以说,他在管理岗位上所做的一切,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磨灭,他为中医事业做出的决策值得后来者借鉴和思考。
    中医流传至今,是多少代仁人志士含辛茹苦的成果!为中医的存在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历史会铭记着他,中医会记着他。王庆文将一生的心血倾注给了中医药事业,为其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一串串令人赞叹的果实发出金色的光芒,笼罩着他这不平凡的人生。
    回味人生在位时,做事当回事,做人不负人,做工作努力做好,最为欣慰做学问,这就是王庆文一生的絮语。
 




 
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电话:0431-86045335 版权所有: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