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国内校友 > 正文
王会田 长春中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
发布时间:2013-10-07 16:48:53
    王会田,男,1938年3月3日出生于山东省召远县。自幼家境贫寒,为谋生随母亲来到吉林投奔哥哥,哥哥为当时进步青年,却神秘失踪,母亲又在围困长春时饿死,年幼的他只与姐姐相依为命。哥哥的失踪王会田一直在寻找答案,终于得知哥哥为当时地下工作者,因被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暗杀。哥哥的事迹深深影响着他,在战争年代,哥哥可以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年代,自己也要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
                                                  人生坎坷,勤奋学习
    王会田的求学生涯是艰难而曲折的。他从小热爱学习,因为家里贫困,不得不一边上学一边务农,放牛时也拿着书本,有时疲倦地睡倒在田。,姐姐家贫苦的生活无力供养他完成学业,被迫退学,到工厂工作。他怀着对学习的热爱和知识的渴求,工作中仍然坚持学习,期待重返校园的那一天,开明的姐夫四处筹钱,在乡邻的帮助下,一年后重返校园。十年寒窗,三更不辍,功夫不负有心人,1960年9月王会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春中医学院。
    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王会田更加勤奋。他早出晚归,谦虚好学,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曾任班级宣传委员、团支书、校学生会主席,连年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等称号。学校组织节约捐物活动,他把身上唯一的七尺布票捐了出来,自己却用着包皮拼凑的床单,衣服也是破旧不堪。同学很不理解,王会田激动地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没有党和人民我不能走进大学。”王会田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同学,热情为同学排忧解难,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深得老师、同学的好评,并于1965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会田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这是他多年的夙愿。从那以后,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满腔热忱,努力工作
    1969年2月,王会田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他的大学生涯,毕业后分配到大安县中医院,并致力于针灸专业。他是第一个本科毕业从事针灸的。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是小科目,不出成就,又苦又累。但王会田却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要对社会有益,哪里都是一样。他禀承报恩的心学习工作着,慢慢地他掌握了针灸治病特点,形成了自己的行医特色。6个月后,为响应周总理号召“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去”,王会田报名踊跃参加,分到烧锅镇中心卫生院。1971年成为该院副院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领导骨干。在此期间他一边行政一边临床,时刻为患者着想。在烧锅镇的小路上,经常出现他骑自行车到处为农民看病的身影,他不辞辛苦,走门串户,送医送药,遇到行动不方便的病人,他风雨无阻骑几十公里的自行车来到家里针灸。王会田至今还自豪地说:“我骑自行车的本领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现在开会,有的时候还自己骑自行车过去呢!”他时刻不忘自己出身贫寒,每遇贫苦的病人看病都精心诊治,常救人于危难之中。他不慕名利,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热爱的医疗事业。
                                                   医传万里  德高志坚
    1972年,吉林省组建赴非洲索马里医疗队,王会田被选中。这是一项纯粹的国际主义援助,每年只有40元零用钱。当时王会田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五岁,小的才三岁,妻子也要忙碌工作,父母离着又远。但是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了个人利益,因为他心里只有党,祖国需要他到哪里去,他就到哪里。
    经过4年的外语培训和严格的思想政治考核,1976年10月医疗队远赴非州索马里。那里气候炎热,条件艰苦。王会田尽快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时间、地点都不忘为党的工作献力量,在那里他还担任了队里党支部宣传委员。王会田医术高明,态度温和,远近闻名,有时患者一天多达120余人。我国医疗队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独特的中医技术,治愈了众多患者,得到了索马里人民的爱戴。当时的索马里总统特别派人把王会田接到总统府,治疗困扰自己多年的老毛病——头痛、风湿。总统坚决要求不吃西药,只吃中药。王会田看完总统的病情后,认为针灸疗法比较好,总统欣然答应。一个国家的总统,可以接受外国医生用针扎在自己头上,这是何等的信任。王会田也感到无比光荣,每一次都细心对待,一言一行都代表祖国形象,这件事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他高超医技使总统恢复健康。
    当时,针灸在索马里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很多针灸爱好者,强烈希望王会田能够传授针灸技术。他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同时也希望发扬祖国医学,把下午的个人时间安排开针灸辅导课。然而语言不通,中医理论又深奥难懂。但这些困难没有阻碍他前行的脚步,王会田晚上攻读外语,牢记讲义,尽量将理论讲得深入浅出。两年的非洲的医疗援助,王会田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爱戴,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功绩卓越  坚定信念
    1978年10月王会田回到祖国,任大安县中医院院长,他仍然没有离开医疗的第一线,看到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是他最大的安慰。他认为医生必须履行职责,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病人要平易近人。靠着对病人,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1980年王会田当选为第六届大安县县委侯补委员,成为当时医疗队伍的中坚力量。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王会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年的非洲医疗援助也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他不断阅读大量书籍来丰富自己,使自己技业日精,渐有名气。1982年年末,他就任于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针灸科主任。1983年末,领导班子换届,王会田出色的工作能力被大家认可,当选为中医中药研究所所长。1986年,调到吉林省卫生厅,任卫生厅人事处处长。工作中,他不讲空话,办实事,他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互相理解,互相合作。他清正廉洁,从不滥用职权,因拒绝别人的礼物,曾受到不理解的怨恨,但他从未动摇,坚定的信念,让他使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其他工作人员做出了表率。
    1992年王会田调入长春中医学院,任党委副书记负责学生工作。他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经常深入学生的宿舍、食堂,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他说:“我也是贫苦学生出来的,了解贫困同学的难处”,还积极为贫困学生争取助学金。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次为学生作报告,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洗礼,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8年王会田退休,他本可以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依然不忘母校,不忘他亲爱的学生们,担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把他的余热献给母校,把他的爱浇灌给每一个学生。
    王会田数十年如一日,埋头工作不为名利,因为他始终把不忘过去,坚定信念,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作为他的人生信条。
 




 
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电话:0431-86045335 版权所有: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