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润,1939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朐县五井乡一个贫困家庭。父母纯朴善良和坚强的性格培养了他正直勤奋的品格。这些为他日后成为名医打下了基础。
辛勤耕耘结硕果
在王德润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诸多美德,父母经常教育他为人一定要真诚,一定要善良,小学时的他就是个诚实听话的孩子,深得老师们的喜爱。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在1958年如愿考入了长春中医学院。成为父母的骄傲,村里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在送他上学的路上,父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了好给别人看病。”
在大学里,王德润始终牢记父母的教诲和家乡人的希望,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这使他在大学期间就崭露头角。196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的他在黑龙江省延寿县人民医院开始了他所说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医疗工作,他将在学校学习的医学理论知识正确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德润身上有着老一代知识分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医疗工作中还不忘学习,在卫生部举办的《伤寒论》学习班中学习深造半年,在实践中擅长应用《伤寒论》经方辨证加减治疗急症和疑难重症。在他开展的中医治疗冠心病,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中,他成功地运用六味地黄汤和人参白虎汤加减防治流行性出血热100多例,用中药把握住了高热、少尿、多尿期三关,无一例死亡,运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急性风湿热、炙甘草汤加桃仁红花治疗心房纤颤、自拟稳压汤治疗感染性休克、自拟商陆饮治疗肾性水肿、自拟应激汤治疗应激性溃疡都获得显著疗效,并成功研制了王氏1至5号汤治疗糖尿病,前列腺炎,重症肌无力,白塞氏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救治了上千名患者,均获得了明显疗效,“自拟肾衰1号口服、肾衰2号结肠透析治疗尿毒症”获四平市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末稍神经炎”获吉林省中医中药科技三等奖。一生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出《糖尿病患者保健指南》、《家庭百病烟灸疗法》、《常见病中医证治歌诀》3部著作出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稳压汤治疗感染性休克55例临床观察》、《浅谈北方三炎四病的饮食疗法》、《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等14篇有价值的论文。
在他从医43年中,他还不忘母校,多次担任长春中医学院的兼职教师,并在吉林大学医学部、四平卫校等医学院校担任教师,共代培实习生(进修生)300余人,专题讲座20次,多次评为优秀兼职教师。他的同事和学生无不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打动。
以身作则树新风
四平市中医院虽已建院20余年,但由于长期以来办院思想不明确,中医特色不突出,在大医院林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处于人员思想混乱、医疗水平低、经济情况拮据的状况。当时,全院仅有700平方米的门诊楼,13张床,固定资产不足20万元,药品库存5万元,连乡卫生院都赶不上。
王德润本来是市卫生局的医政科长,看到中医院的状况,他毅然向市政府领导请缨,到中医院去工作,没想到,他上任第一天就收到10多名医师的请调报告。
王德润到处调查、请教、翻阅资料、座谈,从门诊到病房,从宿舍到药库,了解了问题的关键,制定了改革方案。一是调整人员结构,把中医药人员的比例从50%上升到85%;二是抓培训提高,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送出一批业务骨干学习专业技术;三是抓专科专病建设,不惜花重金聘任有才之士,充实针灸、按摩、骨伤、肛肠、皮肤、疮疡、眼科等7个专科。由于突出了中医特色,不到半年时间,医院门诊量比过去增长了10倍。职工们看到医院有希望,都决定安下心来和院长一起干。接着,王德润又在管理上拿出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建立了全院成本核算制,使职工人人当家理财;二是把集体所有制引进医院,结束了医院的大锅饭局面。几年来,医院固定资产增加12倍,扩大病床10倍,购进医疗器械30台。
王德润深感传统医学能否打出新局面,只靠一两所中医院搞改革是不行的,必须使中医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网络,帮助下级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实行科学管理。他不辞辛苦地一个县一个县、一个中医院一个中医院地考察。按照《全国县级中医院标准》,帮助各院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协助6所中医院调整了队伍结构,设立了专科重点,使全地区机构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为了实现优质服务,王德润把整顿医疗秩序,治理卫生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主要制定了《医德规范》、《各窗口优质服务达标标准》。设置了“三员一票一箱”服务反馈系统。“三员”就是优质服务检查员、领导巡回服务员、社会监督评价员;“一票”是每月向群众发一次征求意见票;“一箱”是服务意见箱。通过这些办法,王德润把医院各项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为了使医院的各个岗位都有章可循,他还亲自编写了10万字的《管理标准》、《实施条例》、《评比方案》。
“打铁全靠本身硬”。王德润深知这个道理。几年来,中医院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多,但在奖金分配和福利待遇上他从不多占一分。由于积劳成疾,他的身体多病,同志们想给他多些照顾,他都一一回绝。职务聘任、分配住房、调资、晋级、提干,他都把好处让给别人,在他的模范作用带动下,医院职工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现在,四平市中医院已经建立起了拥有百余张床位的住院大楼,开设了20多个专科诊室,成为有影响的中医医院。
勇于开拓勤进取
除了专业上的特殊贡献以外,正如他所说的:“我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但是首先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他医治的患者无不钦佩的说:“王教授不仅医术高明,他更有一颗为病人着想的心。”他经常教育同志们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要待病人如亲人,不能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
新班子上任后,王德润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严把医院制度观,制定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各种措施,向全院公布,自觉接受广大职工监督,后来又不断补充、完善,并进一步把自身建设规范化、系统化,以身作则,带头搞好党风。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本院科室特点,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思想政治系统网络和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政工队伍,把党的建设、思想建设工作和业务工作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到工作当中去,使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定量化、标准化。
针对医院中出现的医生“下海”的问题,领导班子反复学习中央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指出在改革中只能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以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取胜。同时,向全院明确宣布改革创收的三原则,即必须在保质保量完成本院医教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挖潜搞创收;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改革规定,不准乱收费;正确处理国家、医院、个人、患者四者的利益关系,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讲究经济效益,从而稳定了全院大局。卫生厅和物价部门几次检查均表示满意,受到了卫生厅纪检组的表扬,并于1988年获得“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的荣誉。
王德润曾经担任中医学会理事、《吉林中医药》编委会编辑、四平市中医医院院长、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四平市专家协会理事、四平市政协常委、区政协副主席。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为中医药事业贡献的愿望,激励他更加努力,不断进取。由于业绩突出,热爱中医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作风严谨,政绩突出,从1987年以来连续五年被省中医管理局评为“优秀中医院院长”。《健康报》1990年1月7日第三版以“知难而上、勇于开拓——记四平市中医院院长王德润”为标题刊登了王德润的事迹。《吉林日报》、《四平日报》多次报道过王德润同志在医德医风、深化医院改革、攻克疑难顽症,技术精益求精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多次被省市部门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授予“吉林省名中医”称号,事迹曾多次在全国、省市卫生工作者有关会议上交流。事迹曾刊登在《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上。
面对自己的成绩,他认为差距还很大,也表示在有生之年还要充分发挥已有的经验和长处,把握生命的价值。1997年王德润退休后,仍老当益壮,加倍努力,除了继续把余热献给人民的健康事业外,仍在坚持不懈地整理精湛的学术见解和宝贵的临床经验。桃李三千,老人星耀;春光七时,壮心不已。愿王教授和他的学术思想继续为祖国医学创新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