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国内校友 > 正文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
发布时间:2013-10-07 16:46:02
    仝小林,男,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局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顾问。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及其并发症与相关疾病,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主编专著7部。承担部级以上课题5项,获得专利4项。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中日友好医院科技进步奖、国家图书奖特别奖等,1996年获“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2003年获得“抗击非典全国优秀工作者”称号。
                                                 不畏艰辛,立志从医,终圆梦
    仝小林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母亲是一名医生。他刚刚10岁时,“文革”风暴把学文的批得一钱不值,怕被抄家,他帮助父亲清理了两手推车文学名著和历史书籍,送到了废品收购站,家里书架上只剩一些医学书籍了。家庭的影响加上反复背诵毛泽东老三篇中的《纪念白求恩》,使他在儿童时代就立志学医。小学三年级,老师布置作文“我的理想”他写的就是“做一名白求恩式的白衣战士”。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能上大学的大多是爹妈有权的或家庭出身好的。尽管仝小林从小学到高中先后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成绩始终是全班第一名。但毕业后的出路只有当工人或农民。他家里只有一个哥哥,已经下乡插了队,按政策他毕业便留在城里当了一名大集体工人。先后做过木工、瓦工、油工,炒过炒面,做过点心,当过厨师、会计、饭店主任、团委干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队员。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了,他第一、二志愿都报了医学专业。当接到长春中医学院录取通知书时,他知道,自己圆了当一名白衣战士的少年梦。
                                                 刻苦努力,追求梦想,成大业
    他从一名工人成为大学生。仝小林告诉我们,他当时发奋刻苦学习的劲儿,真像是久涸的沙漠上盼来春雨,如饥似渴。早操跑步时带着耳机听外语,中午不休息去看书,晚自习后跑到路灯下看书、背书,从不看电影、逛商店,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学习。长春中医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许多名师名医的直接指导,使他奠定了扎实的中医基础。大学二年级时统招研究生制度刚刚恢复,他就定下了报考研究生的目标。
    按当时的规定,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研究生,所以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皖南医学院内经专业研究生。导师李济仁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岳父是安徽名医张一帖。虽是内经专业研究生,但他一直跟导师上临床。经过三年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使他打下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功底。他的毕业论文“五体痹证的研究”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玉川教授和朱良春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
    结束了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1985年他顺利考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英教授的中医内科博士生。周仲英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临床经验极丰,在周教授指导下,他开始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厥脱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临床及实验研究是极其艰苦的,仝小林带领一名住院医生和一名毕业实习生来到了流行性出血热高发的苏北东海县医院,在感染性休克病人身上细微地观察病情,辩证分型,用他们研制的针剂——抗厥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共观察了108例,记录了大量有关厥脱证的笔记,找出了感染性休克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用狗及兔的多种休克模型证实,抗厥注射液具有升压、稳压、强心、保护休克时的细胞,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降低休克死亡率的药效。他的毕业论文“感染性休克热厥气脱证的研究”荣获第二届北京市科协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回顾动物实验情形,仝小林说,当时那股子干劲,真像牛一样,40天的连续实验,每天只睡3~4个小时,经常吃不上饭。当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会结束时,科研处处长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感谢你,你是我校最能干的博士生之一。”经历过博士生的生活,今天,仝小林自己成为博士生导师,他常常用切身经历对研究生说:“研究生阶段是专业走向成熟的极为重要的阶段,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有远大理想才会成就一番事业。”
                                                致力中医,与时俱进,图发展
    在现代医学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发展的今天,传统而古老的中医学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逐步发展,并走向世界,其道理何在?21世纪中医学能为世界医学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如何发展?
    仝小林谈了他的一些想法。他说: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是几千年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人的身体上逐渐实践出来的宝贵经验,与在尸体标本和动物身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实践过程有很大不同。中医学具有3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医学思想。
    一是生态大系统医学思想。认为人患疾病,自身的机能状态是决定性的作用,但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二是未病医学思想。主张对尚未发展为疾病的机体功能状态进行调整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对已患疾病的病人要努力控制其向严重阶段发展并保护尚未受到影响的其它脏器,见微知著。三是个体化医学思想。主张同一疾病的不同病人、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治宜,把病人的全部疾病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制定完全符合病人个体的治疗方案。这3种医学思想,将会对21世纪的世界医学产生重要影响。中医药学应当按照自己发展的规律去发展,应当在辨证治疗和辨病治疗方面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现阶段,重要的是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疗效卓著的名医。而中医临床研究应当以千锤百炼的效方为基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种信手拈来的方剂,为了研究而研究,是浪费人力物力,于中医事业无补,也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服务患者,不畏险阻,战“非典”
    2003年4月,当SARS肆虐中国大地之时,众人皆望而怯步,可仝小林却直面了这个恶魔,成为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非典”治疗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全力以赴救治每一名患者。
    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周仲瑛的第一个博士生,1985年至1988年,仝小林跟着老师做了一个国家“七五”重点攻关课题:“病毒性高热的中医治疗”,积累了大量运用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经验,为抗击“非典”奠定了基础。
    治疗上,仝小林课题组从中医的温病理论出发,使用4月份以来总结出的“四期八方”中医治疗SARS方案,同时做到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西医常规用药,在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前,不使用抗生素,疗效非常理想。经综合评价,病人平均退热时间为4.44±1.46天,胸片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平均吸收时间为10.87±2.92天。治疗期间,无一病例病情发生恶化。初步测算人均治疗总费用约6千余元,仅为非中医疗法的1/3。仝小林课题组对SARS的基本病因病机作了系统的中医学描述:嗜肺之疫毒由口鼻或皮毛而入,邪居肺卫,酿热蕴毒;由卫传气,由气及营,气营两燔,毒瘀互结;热毒、血毒、水毒损络伤肺,旁及心、肝、肾;肺之气络大伤,宗气外泄,阴阳不相维系,终至元气外脱。仝小林说,早期的肺部有变化的SARS病人,用纯中药完全可以治疗。他同时强调,做这个研究不是为了与西医比高低,中西医结合,通过多种途径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才是真正的目的。目前他们总结出的治疗SARS的总原则是:除热务尽,毒炎并治;开畅肺气,下不厌早;预防截断,发于机先;多期重叠,抓住主症;多脏受累,谨防突变;多种剂型,综合施治;中西合璧,优势互补。
    仝小林告诉我们:中医的魅力在于疗效,中医的价值也在于疗效,中医的前途还在于疗效。不断提高疗效是中医研究最根本的目的。他正是在中医药事业上不断追求,发挥中医药的疗效,治病救人。
 




 
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电话:0431-86045335 版权所有: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