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6岁就担任一座地级市医院院长的青年,用几年时间就使这所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段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他,就是延吉市中医院院长全弘奎。
立志学医 自强不息
1964年7月20日,全弘奎出生在吉林省珲春市杨泡满族乡烟筒砬子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当时,村里交通闭塞,又没有卫生所,缺医少药的现象极其严重,以致于兄妹8人,只因小小的疾病,就有4人不幸夭折。一直以来,父母的身体也特别不好,乡里邻居遇到小病又无处求医,看到此情此景,聪敏好学、自强不息的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勤奋钻研,刻苦学习,丝毫不放松。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
上学后的第一个假期,就有一位肩关节脱臼的村民找他看病,可是只学了一点医学基础理论的他,对医学实践还知之尚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失望地离去。由于对早日成为一名医生的渴望,使他学习专业知识更加刻苦认真。在放假期间,他就如饥似渴地学习临床知识,将理论与模拟实践相结合,在复位手法上有了突破性认识。新学期开学,他和延边地区的几个同学坐火车回长春上学,列车开到朝阳川至安图区段时,广播里播出有肩关节脱臼的患者急需寻找医生的通知,没有经临床实践的他,虽极其想去试一试,可在同学的劝阻下,没敢冒然前往。可当列车开到敦化时,广播里再次播出这则消息,这时,他没有听从同学的劝阻,按照他在书本上学习的理论和他模拟了多次的手法,只在短暂的一瞬,患者脱臼的肩关节就成功地复位了。当时患者及家属万分感谢,他在那一刻感受到了做一名医生的价值和喜悦。同时也使以后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从此他孜孜以求学习理论知识,不忘救死扶伤的良好美德,在漫漫求索中,他的医术日趋精湛,他的名字也逐渐家喻户晓。
紧抓机遇 出国深造
1988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延吉市中医院工作,先在内科病房任住院医生,1990年担任院团总支书记职务,1991年走上了中层领导的岗位,并先后任急诊和内一科主任职务。在这期间他仍然刻苦学习,潜心研究,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1996年韩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麦迪逊医疗器械公司来到中国,要招聘一名临床研究员,条件是:朝鲜族,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通晓韩语。全弘奎凭借自身条件,加之多年来努力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击败众多的竞争对手,并于同年带着理想和追求飞赴了韩国的麦迪逊公司。
到达韩国后,他在公司的韩方部负责中医方面医疗设备的研究工作,公司研究出的医疗设备,要通过他的临床观察和严格把关,只有他认可才能进行生产。在韩国的4年中他不仅在公司从事中医方面的临床研究,还到韩国的庆熙大学、东国大学、东医大学讲授中医理论和针灸学,平时还会为百姓看病,加之公司的老总是高新技术产业学会的会长,公司又有着先进的企业文化,并集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在韩国的4年里,他不仅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为了挣钱荒废了学业,丢了事业,反而是经过他的刻苦学习,提升了中医理论水平,掌握了韩国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这次出国的机会,为他日后回国竞争院长,并像孤凤一样震荡延吉中医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勇挑重担 大胆创新
2000年以前,延吉市中医院一直是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每年有200多万元的差额补助。2000年延吉市政府对所属的市医院和中医院进行了深化卫生制度改革,让医院走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道路。
当时的延吉市中医院人才匮乏,业务收入低,医疗设备滞后。在医院面临着如何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刻,全弘奎同志毅然放弃了在韩国先进企业做临床研究员的优厚待遇,回院参加院长竞选,在全院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下,成为中医院有史以来第一位通过竞选上岗的院长。全弘奎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他认为人生有限,所以应竭尽全力,干出一番事业。时处36岁的他给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整改全院面貌,把医院建成患者满意、职工尽责的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全弘奎上任后,凭着他的奋斗和执著,坚决反对墨守成规,并勇于改革、创新、开拓,努力探索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他认为不改革就不能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改革就没有发展。因此,他大刀阔斧地在医院发展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自主研制开发了医院计算机管理软件,对医院进行科学化管理。把医院的药品、财会进行微机管理后,2004年,又投资近百万元购入了国家卫生部天使工程医院管理软件并增置了电脑,在延吉市首家实行了医生工作站,省去了患者挂号和划价的程序,让患者自己选择医生,方便了患者就医。目前全院有100多台微机联网,对医院的人员、医疗业务、药品、财务物资全部实行微机管理,使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他还制订施行医院发展的三步战略。第一,改革了人事、职称制度,缩减行政后勤人员,后勤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对科室人员实行以岗定编,使每个人都达到满负荷运转,杜绝了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对职称晋升不搞论资排辈,大胆启用能人,实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有的年轻医生被连升两级破格使用,这一切充分调动了临床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改革了分配制度,实行岗位工资制,一岗一薪,岗变薪变,工资标准向技术含量高,风险系数大的临床一线倾斜。第三,改变了科室人员由医院调配的经营模式,实行双向选择前提下的自由组合,门诊、病房一条龙管理的经营模式。
实施了人才战略。返聘老中医药专家到医院工作,提高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和整体医疗水平;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各类人才,解决医院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自主培养人才,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5年多来,医院每年都投入总收入的2%左右用于人才培养的经费,让学科带头人的知识不断更新,让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医生都有机会进修学习,使年轻的医生很快地成长起来,医院真正形成了人才梯队,避免了人才断档、后继无人现象的发生。在返聘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才以后,注重保护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在延吉市医疗市场人才频繁流动的情况下,没有发生人才外流现象。
实施设备战略。短短几年时间,医院购入了美国GE公司生产的全身螺旋CT机,日本东芝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飞利浦4000彩超,还更新了拍片机、胃肠透视机大型医疗设备,为古老的中医文化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提高了临床诊断率。
全弘奎上任以后,首先在全院提出了“患者可以没有中医院”,但“中医院不能没有患者”,“患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口号,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来约束职工的言行,使职工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了改善医疗环境,他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对医院进行了一番全新的改造,使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在派医生外出进修的同时,还将护士长送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大医院进修学习,一方面学习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学习服务技巧,提升服务理念,使医院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5年过去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全弘奎一如既往,以他的勤奋和执着,带领全院职工,团结奋斗、锐意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使延吉市中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院固定资产增长了138.4%,平均年递增20.5%;专业设备增长了218%,平均年递增33.3%;门诊量增长了140%,平均年递增19.4%;病床使用率增长400.9%,平均年递增42.8%;业务收入增长了326.9%,平均年递增34.8%,受到了全省中医界同行的瞩目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该院2004年获吉林省中医医疗机构先进集体,吉林省院务公开先进集体和延边州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他本人也于2001年获延吉市政府授予的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2年获延吉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03年获“全州十大优秀青年”荣誉称号,2004年获吉林省中医医疗机构优秀院长和延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发挥优势 提高中药使用率
全弘奎不仅是医院管理行家,在中医药学领域同样是一位成绩卓著、享有盛名的学者。他对待学问,孜孜以求,一丝不苟;对待下级医生严格要求,以诚相待;对待患者认真负责,以精湛的医术解除病人疾苦,是一位医德高尚受人尊敬的好医生。在韩国期间,他曾发表过“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等3篇论文,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
全弘奎不忘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极大地提高了中药使用率。上任伊始,他就带领中药专家,行政人员和临床一线的部分职工分批到全国各地的中药材市场进行考察,从中发现了很多假冒伪劣药材充斥市场,于是他把抓中药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经过考察,他选择了通过国家资格认证的正规厂家作为供货单位,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医院,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高了临床治愈率,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留住了“回头客”。几年来,医院的中药使用率一直占药品总收入的80%左右,在我省中医医疗机构中位居榜首。
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浪潮中,他不忘发挥中医特色。医院改革初期,即成立了针灸按摩理疗中心。2003年,该科被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定为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科室,开辟了该院针灸按摩科发展的先河。
全弘奎对中医事业执着追求,不断探索中医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开拓中医药新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基层中医事业的发展,为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