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国内校友 > 正文
王淑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发布时间:2016-04-22 09:32:27
    王淑敏教授,从事中药学和药学学科研究,1989年本科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2002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为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动物药专业组委员;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曾培养2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近五年指导的毕业研究生中有4人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有6名学生获得吉林省优秀毕业论文。
                                              学无止境   志存高远
    王淑敏教授是吉林省德惠县人,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1985年,考入长春中医学院中药系学习。她被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吸引着,从那一刻起,便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民族的医药事业。四年的大学生活,紧张又忙碌,丰富又多彩,在这里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同时还塑造了谦虚、勤奋、质朴、执着的完美人格,198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9年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红石制药厂工作,工作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凭着中药学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半年后被提升为片剂车间的技术主任,一年后被任命为药厂技术科科长。工作之余常常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按社会的发展趋势,现有的知识可能会很快被更新,人在青年时代,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应争取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基础越深厚,将来的后劲越强,不能安于现状。1991年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从师著名的生药学家邓明鲁和高世贤两位教授,工作后再次回到校园,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更强,对待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能够站在更高的台阶上去领悟,在研究生的三年时间里,对中药动物药作了系统的学习和探索,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毕业答辩会上,“土鳖虫的生药学研究”课题获得了答辩委员会专家的一致好评,1994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因成绩优秀被留校任教。留校后,参加了建设动物药教研室实验室的建设,吉林省首批重点学科中药-动物药的建设与申报工作,为重点学科的主要人员。同时为本科生开设了新课—《药用动物学》,也是全国中医院校首次开设的课程。在中药系教师缺乏时,还同时讲授过《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感到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用传统的方法研究中药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中药现代化,与世界接轨,必须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只有把现代技术和古老的中医药有效的结合,才能使中医药的发展走出困境,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被世界公认。那么当今最有魅力的技术是生物技术,人们称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时代,如果把这项技术引入中药研究,将会是另一个天地。通过刻苦努力,1999年终于考入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生,毕业课题是用生物技术手段研究中药土鳖虫的溶解血栓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得到两种溶血栓蛋白,并阐释了其溶栓机制。在作博士论文期间,为了使知识的交叉更有益于今后的发展,利用近两年的时间远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留学,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的提取和分离工作,从沱茶中分离出21种化合物,其中9种在沱茶中为首次发现。2002年顺利毕业,获得吉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和软电离质谱在中药中应用的方法学研究平台,2005年出站。多学科、多领域的不断学习使她具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和她日后所取得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业精于勤  成果丰硕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王淑敏教授凭着那份执着终于获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她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药生物技术中的微生物工程制药;中药药物分析技术研究。主要是以中药材中的真菌药、植物药、动物药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和方法研究其生物活性及其转化;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以及炮制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包括:(1)药用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究开发中的应用;(3)中药真菌、动植物细胞的发酵生产。(4)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科研上主张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中药材品质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研究传统中药的研究思路。目前已经把生物技术中的发酵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现代分析化学中的质谱技术应用到了中药的鉴别、质量评价、产品开发等研究当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目前发酵生产中药真菌类药品和保健品已获得多项科研成果。
    迄今为止,从事高等中医药教育和研究工作十余年,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级各项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课题1项,科技部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科学院重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3篇为SCI收载、20余篇为国家核心期刊);主编和参编7部著作及教材。所参与的“人参、西洋参标准化及系列产品开发研究”项目获2009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20项。
                                        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在教师岗位上,她爱岗敬业 ,严谨治学,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他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药用动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等多门课程。在多年的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即吸收相关边缘新知识渗透发展主学科为重点的学术思想;主张用现代生物技术和软电离质谱技术鉴别和研究中药;建立中药鉴别和品质综合评价体系,强调鉴别和品质评价指标必须能够反映生物遗传特征的稳定性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思路。她时刻牢记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教导,端正治学态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探索新问题,做到教学相长,在带给学生新知识的同时,为学生作出榜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主导思想,不畏困苦,淡泊名利,以满腔的热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用她的坚韧做人梯,让学生踩着她的肩膀登上更高的科学高峰;把她的才智化作春蚕,让知识的丝绸在学生身上延展。近五年指导的毕业研究生中有4人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有6人获得吉林省优秀毕业论文。她的研究生毕业后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国内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后大部分都在国内高校任教和从事中医药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她常年资助困难学生,帮助他(她)们完成学业,用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筑成蜡烛,燃烧自己给学生带来光明。
 




 
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电话:0431-86045335 版权所有: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