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庆教授,男,1963年12月出生。从事中药蛋白质、创新药物以及基因工程药物表达和活性评价研究。1980年至1990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先后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师从倪嘉缵院士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评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人员50余人。其中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scrips研究所做访问教授,2003年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至2016年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中心主任。其中,近五年先后主持承担中科院重大基础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科技部攻关及支撑项目等1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及“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1项。
身为师范 为人师表
身为人师育新人,明理解惑指路针,甘为人梯育桃李,愿洒热血献科研,为人师表树典范,敬之也,师生声声赞!
导师是黎明前的灯塔,引导学生抵达光明的彼岸,导师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启发学生开拓潜在的力量,导师是衡量标准的标尺,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师是饱受风霜的树木,保护学生不被风雨损伤。导师是一个艰辛而清贫、单调而伤神、平凡而神圣的职业。科研是一个费心而不易事成,努力却常伴随失败,熬人心血难得成功的事业。尽管如此艰辛,可导师们仍无怨无悔,深爱着这项事业,“甘为人梯育桃李,愿将热血献科研。”千百万导师为着千秋伟业,不懈执著追求,志坚行善,以激情、热血、青春写春秋。在长春中医药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赵大庆教授就是那些对科研无怨无悔、执着献身于科研事业的导师们中的一员,他渊博的学识展现了师者的风采,他敬业的精神铸就了师者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师之道,重德为本。师者,并非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更是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赵老师任职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已数十载,所带学生无论何时见到赵老师,他总是以一脸慈祥的面容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从未倦怠,每天清晨都会看到老师的身影,他就像一台高效的发动机,不停地运转,忙碌的他由一头黑发变为两鬓霜白,由笔直的躯干变成了弯曲的脊梁。赵老师曾说过,做科研要付出超过普通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只要刻苦专研,取得更深度的认识,一定能够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十年来,赵老师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自己甘为人师,就应为人师表。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如此长年累月的坚持,赵老师使自身知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真正成为了师者的典范。
都说您是绿叶,我觉得您更像鲜花,您有着梅花一样的傲骨,兰花一样的清幽,菊花一样的隐逸,莲花一样的高洁,您是君子之花。您是一个不畏艰难的垦荒者,您用信念去育苗,用人品去培土,用节操去施肥,用意志去整枝,您呕心沥血地努力,兢兢业业地劳碌,全部精力护幼材,为使棵棵茁壮,绿树成荫,您无时无刻都折射着教书育人的赤诚、艰辛和爱心,您是教师的典范。
师友相随,诲人不倦
亦师亦友亦知音,良师密友难觅寻,岁月荏苒情不断,诲人不倦恩情深。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作为老师,不仅要严谨治学,更要有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身为师者,亦可是良师,亦可是益友。在这一点上,赵老师是教师中的楷模,他总是鼓励大家要再接再厉,为大家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他总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因势利导的制定每一位学生的培养计划,他让我们迅速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赵老师常常在百忙之中,还组织我们探讨对专业最新信息的看法,大家集思广益,分享观点,于争辩中学习研究,于学习中增进情谊,于情谊中逐步成长。同时,在生活方面,赵老师时常会提醒我们注意身体,保证休息。适逢节日,赵老师会组织我们一同“团圆”,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们这些求学在外的学子有了家庭的温暖与感动!
静观北燕南飞,心随云卷云舒,从刚入校制定培养计划的茫然无措,到而后各种实验技能的快速成长,从第一篇论文时的彻夜修改,到第一次聚餐时的欣喜感动,这一切都无一不凝结着赵老师的心血与情谊。
心诉于字,字释于心。于人声鼎沸中,赵老师帮助我们找到了做人和学识的智慧星光,他给予我们惬意的品尝,他无私的分享,让我领略到了为师者的良知在呼唤的跳动,那颗心灵的呼喊定会带给我们长足的进步。
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赵老师的细致体现在学术的“锱铢必较”和治学严谨的态度上。赵老师对学术的认真细致,让人叹服。一篇论文老师往往要认真看上好几遍,大到文章的总体选题,结构布局,小到一个词汇的运用,一个标点、中英文状态的选定,经过几次审稿,多番修改,才能最终定稿,定稿后他又急着总结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试想想:一个年近5旬的老师,一方面需要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联系项目中各方代表,探讨其进程,另一方面又要负责研发中心的各项事宜,但他从未因劳累而对科研有所松懈,无论何时,他都要求学生们精益求精,更进一步。赵老师认为,搞科研做学问,需要严格要求,每一分每一毫都不容失误,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小错误都能导致实验的失败,研究的终止。在平时,赵老师时常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多做学问,研究深刻,精益求精”,老师的谆谆教诲深深的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我们也必将遵从老师的教导,深刻领会做人的道理。
因为懂得,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慈悲。几十年的习惯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赵老师深爱着自己的研究工作,他曾经说:“科研是我的兴趣所在,本身需要长期积累,我并没有深刻地感觉到其中的辛苦”。导师尚能如此拼命的工作,学生又怎能不被感染而努力学习呢!赵老师今天的成就,无不来源于他对科研工作的热爱,来源于他对这份事业的坚持与奉献。
言传身教,育人有方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十几年的付出,十几年的艰辛,使赵老师形成了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理念,赵老师认为,要想成为当今一名合格的优秀导师,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导师来说非常重要。一名优秀的导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为此,赵老师始终认为,身为导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优秀导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处处以优秀导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在教育指导还是在科研学术上,他都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且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在指导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的教育理论知识。
在十多年的科研工作中,赵大庆教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颁发“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周年先进个人”奖;主持了“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项目名称:长白山特种药材技术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课题名称:创制药物孵化(吉林)基地;课题名称:中药生物转化技术及中药蛋白质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项目名称:具有促进细胞生长活性的人参蛋白分离纯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承担了吉林省科技重大专项2项(课题名称:人参系列化妆品及“不上火”保健食品的产业化研究;课题名称:梅花鹿鹿茸有效物质基础研究与开发),如此之多的科研项目,如此之深的科学研究,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已逐渐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作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导师,赵老师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始终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在各种讲座中终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带着思考与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他时常鼓励安慰我们道,“你们必定是那些因高考失利才没能去上重点学府的好学生,你们的能力也必定是过硬过强,只要你们肯再接再厉奋发图强,你们必定能取得辉煌”。赵老师永远是我们奋勇前进的无穷动力,他的信任让我们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核心竞争力,始终不能成为掌舵者,弄潮儿。赵老师身上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眼光,充满着无声的睿智。对我们的培养老师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材施教,综合发展。他根据我们自身状况和兴趣特长,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以锻炼我们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能力。由此,我们学期伊始的手足无措、毫无准备的不安亦随之淡然无存。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人生在世,七十古稀,几十年来,赵老师把自己的理想、才华、青春、热血和汗水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教育科研事业,就像花儿爱太阳,鸟儿爱天空,蜜蜂爱鲜花一样!他始终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来对待,赵老师,您是我们永远敬爱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