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国内校友 > 正文
冯晓纯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
发布时间:2016-04-22 15:03:59
    冯晓纯教授,中共党员,曾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组、优秀教师、长春市名医。1984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
    冯晓纯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继承全国名老中医王烈教授衣钵,潜心研究哮咳理论,界定其病名内涵,规范其证治。临床中独具匠心,三期分治、脏腑辨证、综合治疗紫癜;培土生金治疗肺系病证;清肺导滞治疗便秘;温肾健脾、宣肺利水,健脾补肺、固肾摄精治疗肾病之水肿、蛋白尿;从脾论治抽动症等。她提出小儿“气池”青紫与脾的关系,重视推拿、捏脊、敷贴、涂敷、刮痧、拔罐等外治法及心理治疗,曾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的制定、撰写、实施及临床路径。她在繁忙工作中注重自身完善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中医人才,坚持参加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会工作,积极宣传中医药理论,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努力为中医学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继承先贤,稳定创新
    作为王烈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冯晓纯教授不断总结王烈教授哮咳理论,在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诊断标准、三期分治、方药等方面均有准确而详实的论述,并均已获得各方专家的认可。她顺利完成国家中管局课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咳)中医证治规范化研究》,对其哮咳理论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稳定期食积内热证,为根治哮咳提出新的诊治思路;提出哮咳患儿在稳定期,除肺脾肾虚证外,还有食积内热证,治疗大法以清热泻火、消食导滞为主,方用防哮Ⅱ方,疗效确切,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并于2010年4月正式纳入由徐荣谦教授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儿科学》中,使导师王烈教授的理论不仅在省内,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造福了广大哮咳患儿。
    冯晓纯教授不断探究哮咳发病原因,针对哮咳反复发作进行了哮咳与微量元素、免疫功能关系等研究,提出小儿“气池”青紫与脾有关系,为亚健康表象,并与哮咳及微量元素等相结合研究论述,提出小儿哮咳症见“气池”青紫患儿易出现微量元素变化,主要以缺锌、缺钙、缺铁为主,部分患儿存在铅在正常范围内偏高的现象,是哮咳反复发作的病因之一,这为防止哮咳反复发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她还提出肺脾气虚证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有异常改变,为防治该病症提供理论依据,这项研究突破了以往传统中医学对复感儿的认识,探讨了有关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问题,提出合理使用中药包括口服及外用、手法治疗复感儿的治疗方案,在每年的三伏天贴敷补肺健脾膏(黄芪、炙白芥子、甘遂、细辛、生姜等组成)配合捏脊治疗复感儿肺脾气虚型疗效显著。该方案是针对肺脾气虚证的小儿有效的、安全性好、成本相对低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有重要的推广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中医药诊疗小儿肺脾气虚证的方案研究成果,将有更广阔的市场。
    冯晓纯教授总结王烈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结合三十年的临床经验,突破以往传统中医学对紫癜的认识,探讨了有关紫癜的中医病名问题,为了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更好、更深入、更系统的辨析病证,并于2011年8月26日,在“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学术会议暨吉林省继续教育”学习班上牵头,大会组委一同认真讨论了有关紫癜的中医病名问题。所谓“癜”,泛指皮肤上见紫斑或白斑,引起皮下出血的疾病统称“紫癜”,而过敏性紫癜又具有高出皮表、扪之碍手“疹”的特点,故首次称其为“紫癜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不高出皮面,扪之不碍手、按之不褪色,即“有触目之色,无碍手之质”,具有“斑”的特点,故又将其首次称为“紫癜斑”。而紫癜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紫红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剧烈瘙痒为临床特征,好发于成人,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相当于西医所指的扁平苔癣。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病名更符合临床实际,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对现代疾病辨证和治疗的认识。
    在临床上,冯晓纯教授以“三期分治、脏腑辨证、综合治疗”为原则,提出合理使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分期治疗方案并从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对中医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加以理论探讨,通过对临床的细致观察和对课题不断深化、总结发现紫癜的临床表现特点,提出“三期分治,脏腑辩证,综合治疗”的合理治疗方案,筛查出了紫薇口服液、肾炎康、解毒化斑膏等治疗确实有效的中药方剂,为新药研发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填补了中成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空白,一旦投入临床必将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治研并进,协调发展
    冯晓纯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善于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治疗疾病,独具匠心。重视外治如推拿、捏脊、敷贴、涂敷、刮痧、拔罐等及心理治疗。仅在近5年,她就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或省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4部,其中全国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1部;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的制定、撰写、实施及临床路径,并于临床中认真指导下级,定期查房、出诊,日门诊量平均50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她坚持每天提前来到医院,一年到头休息的天数屈指可数。除了每周5天的门诊工作以外,坚持每周至少一次的儿科病房查房制度,详察患儿病情变化,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冯晓纯教授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恪尽职守并全力以赴。妙手虽难得,仁心更可贵。她认为“病为本,标为工,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因此提倡“医患携手共战病魔”,除治疗外还在百忙中指导患儿家长合理护理,辛勤的努力有目共睹,得到了交口称赞。她常接握感激的双手,接纳感谢的锦旗,捧受盛开的鲜花,虽累却感欣慰。
                                              薪火相传,以教促医
    作为科室主任、学术带头人,不仅要业务水平精湛,还要带领科室可持续发展,在冯晓纯教授的指导下,科室探索中医医疗管理的新模式,科研基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临床寓于教学、互助互长,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人才是科室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她的带动下科室不断引进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高层次中医临床科研人才,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制定人才梯队建设计划,依不同层次培养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使其有能力把握专科发展方向,设立和完成专科建设规划。做到与国内先进同步、与国际接轨。
    为稳定中寻求更好的发展,学科成为国家重点专科后,充分利用相互交流的平台,“走出去和请进来”,取长补短,使科室在临床、教学、科研等能力上大大提高,科室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和扩大:从原有30张床增至126张(总部95张、二部31张),年门诊量26万,总收入4千4百万。然而“创业难守业亦难”, 为追求儿科的进一步发展,她带领科室同志们在现有条件下,以“医德好、医技好、沟通好”为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科室建设,不断提高科室的诊疗水平,积极组织科室成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带领年轻医生进行每日例行的业务学习,尤其是急危重症抢救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患儿提供最好的医疗帮助,大大提高了科室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冯晓纯教授作为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组织举办了四届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学术会议,分别以“肺系疾病、心肝系疾病、脾胃系疾病”等为主题,会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贴近临床工作,扩大了学科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兼任附属医院第七党支部书记的她,通过“天使之爱”活动,分别进行了“义诊、支医、科普知识进社区、中草药药源考察”等工作。在工作中总是全身心的投入,积极的创新,她经常说“我们是一个集体,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质朴的一句话,道出了她对待工作的原则和态度。
    冯晓纯教授在繁忙工作的同时,鼓励中青年医生参加教学工作,教学相长,以教促医,并通过带教,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中医理论水平。她积极为各层次学生上课,儿科每年承担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包括留学生)三个层次、五个系部、七个专业,年均约700学时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任务,她本人也有将近100学时的课程,并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数十名,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授课期间,她制作了大量精美的课件,开展了“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儿科肺系疾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与教学有关的课题,为中医学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中医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电话:0431-86045335 版权所有: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