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男,就像他名字一样,是男中英杰。他1955年11月21日出生,中共党员,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国家863课题首席科学家。历任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一科主任,长春中医学院科研医务处处长等职,长春中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参加了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请为课题评审专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初审和终审专家,吉林省新药评审委员等。
王中男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从师于任继学教授后,刻苦钻研专业基础理论,积极扩展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较好地运用外语,查阅大量的国外医学资料。
业务上的强者
王中男先后从事肝病、心血管病、脑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进行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并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出血性中风、血管性痴呆、假性球麻痹、癫痫及部分心血管疾病在抢救治疗中尤有心得。他紧密跟踪本学科前沿领域研究动态,形成了心脑血管病中医药治疗研究的稳定方向,并向神经系统扩展,对中医药的镇痛、镇静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外中医脑病临床治疗领域受到关注,为探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药奠定了基础,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了中药戒毒药物的研究探讨。承担了本科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研究生的中医内科急症进展、医学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工作。在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编写了中医科研方法学教材,把最新的DME科研方法引进到研究生教学中来,丰富了理论内涵。
王中男任附属医院内一科主任期间,圆满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建设中心的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内一科被命名为全国中医中风病急症医疗中心。任学院科研医务处处长期间,学院整体科研工作有了跨越式的进展,共获纵向课题105项,获纵向课题经费890万元,签订科技转让合同4700多万元,一期到位500万元,仅1999-2002年度一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7项课题,资助经费105万元,占全国总经费1/10,名列全国第二。主持研究生处工作以来,卓有成效地承担了学院申报博士点工作,获得了2003年博士授权单位。强化了重点学科建设,完善了全院的学科建设布局,获得了2003年吉林省重点资助学科2个,获经费240万元;建立健全了学科建设、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整个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进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学术上的典范
王中男是我校著名教授,其所著书目繁多,曾在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有其独到的见解。由其所著的《中医内科临床实习手册》,对学生的实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内容非常丰富、全面,也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书。其参与编写的中医临床丛书--《今日中医内科》,在新时期医疗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重新审视了中医在治疗内科疾病上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中医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神针妙手奇方》一书收集针灸治疗的独特方法,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有其独到之处,是一部既继承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又充分发扬了针灸学特色的一部好书,为学生很好地学习针灸,继承中医特色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最新《实用中医中药百科疾病诊疗》一书,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独特的方法——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论治。中医中药具有副作用小,治疗疾病能够去除病根,对一些疑难杂症中医中药有其独特的疗效等等,在本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一书添补了中医在科研设计与统计上的空白。
王中男在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都是经验之谈,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其他医生在治疗类似疾病的过程中提供了方法和方向。在《长春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破血化瘀法对急性出血性中风治疗作用的临床探讨》中提出治疗本病当以破血行瘀为治疗总则,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阻滞气机不畅,血液失其营动,“无动则止,而瘀血被除,气机升降有序,则使血行通畅。痰热还为津液气血,元神得复”。充分运用中医的知识治疗,收到了良好疗效。在《长春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九五”中药新药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一文中,对“八五”期间中药新药取得的成就做了简单阐述。主要是对“九五”期间新药研究、中药、数量、剂型、市场竞争等问题作了深刻地探讨,高瞻远瞩,也把中药新药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在《吉林中医教育》杂志中对科研课题的全面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科研目标的控制;二是科研课题的运行控制;三是科研成果的控制;四是科研成本的控制。通过这样的管理,使科研课题稳步有序地进行,取得满意的结果。
他还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中国中医急症》中发表的《通腑泻热法改善中风病症48例临床观察》,全部病例都按国家“八五”中风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中规定给予静脉滴液及口服清热豁痰,开窍醒神之剂,同时予通腑泻热法,观察病人通腹后36小时内神态的改常程度及对血压的影响。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发表《中风病名考》一文。考证了名人对中风病的描述,中风的别名多达43个,同时对命名的形式都进行了阐述,使人们对中风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科研中的精英
大学毕业后,他先后从事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的临床治疗研究工作,曾任神经内科主任,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和国家新药基金课题,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课题获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痛必定新药研究通过吉林省科委新药鉴定,现承担的科研课题有:2000-2002非阿片类中药强镇痛剂对中枢和外神经Ca2+通过的影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项目负责人;1996-OBP Ⅲ临床教学法的研究,吉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负责人;1999-2003痛必定注射液(冻干粉针),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第三负责人;2000-2002曼马胶囊治疗癫痫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第三负责人;2000-2002曼马胶囊治疗癫痫的研究,吉林省科技厅课题,第三负责人。
课题名为国家二类新药注射用痛必定的指纹图谱与临床研究,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任务,由国家科技部委托进行的。这一项目是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以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为主题的化学、中药和药物新制剂的专题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为舒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新药(2类)开发研究,是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重大项目。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来分析,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既可抑制心肌炎病毒,又可改善因心肌炎所致的心功能低下等症状的特效药。舒心胶囊的开发,可填补该方面的空白。
完成了国家科委“八五”重大课题“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病临床研究”,1996年获科技部重大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破血化瘀、泄热醒神、化痰、开窍法治疗出血性中医临床与试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注射用必定临床前开发研究,被确认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2003年,中医药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确认为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2003年中药生发酊对人离体毛囊活性的影响及临床研究,被确认为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2002年,获镇痛镇静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
以上这些科研成果,是王中男及其所负责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劳动成果,是用心血换来的,他们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了力量。
工作认真负责的王中男,对临床上出现的一些病例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收集在一起,为学术研究及科研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专业的无限热爱,使他废寝忘食地钻研,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的专业知识点,他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有时在别人看来只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在他那里却要钻研到深夜。正是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学术基础,使他取得了多项科研项目的开发成功,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2002年6月,王中男同志在“三创两争”活动中,成绩突出,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3月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长春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看到一个个科研成果的问世,王中男笑了。但是谁又能想象出在这些成果背后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一张张荣誉证书面前,他没有因此而驻足,相反,他以此为动力,踏上新的征程。
为中医药事业,倾注心血,他培养了一批批研究生,博士生,在中医药岗位上奉献着青春,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他用自己严谨治学的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以高尚的医德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心服务的内涵。衷心祝愿他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再创佳绩,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