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大量的心血和关爱倾注于学生身上,将懵懵懂懂的学生培养成中药学领域的优秀人才,成为中药学的传道解惑者。
她,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科研机构的项目资助。
她,是中药学科研战线的排头兵,长期致力于中药学的教学、研究与开发工作,每天伴随的是凝重的思索和如山的使命。但她以女性特有的严谨、细致、热情谱写着现代女性的职业风采,兢兢业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用一份责任、十份付出、勇于坚持书写着对科教事业的无限忠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现巾帼风采。
她,就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曲晓波教授。
曲晓波教授,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中药分子药理学与新药开发研究。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延边医学院,1984年到长春中医学院工作,先后任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学生党支部书记、附属医院团委书记、校团委书记、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宣传统战部部长、附属卫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护理系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等职务。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吉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报》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动物药专业组组长,是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近五年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专项等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中药动物药资源》等6部著作;主持和参与合作研究的项目先后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多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人员20余人。
科研工作领路人
作为一位大学副校长,她是学校科研工作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真抓实干的领路人和掌舵者。2002年,曲晓波教授任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那个时候,学校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她常说,“干事业是需要感情的”,她也的的确确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在平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她忠于职守、以创新引领工作,用滴滴汗水铸就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学校新校区建设、申博、申重、申大等重大工作中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和大家一起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这些成功的背后,师生们看得见的是她沉稳睿智,以高度的责任感,勇挑重担为长中的一片赤诚,看不见的是她曾冒着“非典”危险坚持工作,为学校发展带病坚持四处奔波,看不见的是她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校工作上,放弃了承担课题的机会,不得不停下实验计划和论文写作。看得见的,是在曲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科研规模、层次、水平都有了跨越式发展,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实现迅猛增长。看不见的,是她为追求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付出的心血,是她为了走内涵建设之路增强学校发展后劲的不懈努力,是她为了营造良好科研外部环境的奋力拼搏。
她上任后,带领全校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围绕着“科技兴校”的发展战略,不断拓宽思路,大胆改革,加快科技发展步伐;抢抓机遇,集成优势,协力攻关,实现国家重大课题从无到有的新突破和国家重大项目数量的新飞跃,促进了学校科研层次、水平与规模的全面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承担了国家973、863、重大新药创制、科技支撑、全国行业重大专项、中药资源普查、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0余项,省部级项目350余项,厅局级项目1200余项,争取到纵向科研经费累计近2亿元。她带领学校积极进入吉林省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寻求自我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在行业内、省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她强调科研工作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科研成果要与市场紧密需求相结合,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并建立了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在学校进行实践,使企业“无米下锅”和科技人员“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尴尬局面得到缓解。在她的推动下,由学校牵头联合地方政府、高校、药企共15家单位,组建了“长白山现代中药产业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人才引领、技术支撑、资金保障、高效运转、良性循环的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她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管理部门的认可,200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优秀工作者”,2007年获得“吉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教育部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日益凸显。在这一新形势下,她深入思考了学校未来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她说,学校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进一步提升科研内涵,使科研工作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学校应立足北药基地建设,结合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及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前沿的重大项目,抢抓机遇,找准切入点,不断强化科研特色和相对优势,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尽可能推广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学校在北药基地建设中的领军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不断提升学校在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争取到更大的作为。在继承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营造崇尚科技和学术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科交叉、鼓励教师进行原创性的科学研究,不断孕育和提炼更多的标志性成果,从而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声誉。在充分发挥会各类人才科研积极性的基础上,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优秀科研团队的塑造,提高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和竞争力。她超前的思维,让人敬佩。
孜孜不倦学者路
作为一位专家学者,曲晓波教授始终保持着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她要求自己的学生在读期间,尽可能的参加前沿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锻炼,在科研实践中厚积博观,探索并发现问题。她自己也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提炼和发现问题。她主持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研思路,以解决实际问题、阐明重要科学内涵为检验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主持的科技部专项“长白山主要中药材育种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多次对我省部分林蛙养殖基地和林蛙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技术指导、咨询与服务,并与基地和企业共同制定了相关SOP,为全省的林蛙养殖基地规范化生产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她带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及特色产品研究开发——中药生产质量控制研究”课题组与国内多家企业合作,抓住基地企业生产中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集合多方力量联合攻关,项目的成果为基地制药企业解决了部分生产环节中技术难点和在线质量监测的关键问题。
作为中国药学会动物药专业组组长,她带领课题组建立了我国首个药用动物数据库。全面收集了我国两汉以来各类文献中的动物药数据,与660余种古籍文献、近3000个期刊文献实现了关联,提供8万多个古今方剂,6万多种动物药的知识元信息,完善了中药动物药学科体系;以名贵珍稀动物药为载体进行示范性研究,改变了我国在药用动物保护方面所处的被动地位,同时为今后动物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使中药学科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她作为主任委员编写了72万字的《中药动物药资源》,收载的药用动物涉及10门、32纲、456科共2215种及亚种,比1993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增加634种,是目前全国收录品种最全、种类最多的一部动物药权威著作。她参与主编的《中国药用动物志》再版发行。主持研究的《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开始启动。曲晓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的牵头人带领她的科研团队负责吉林省试点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受到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将搞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列为2012年重点工作,纳入了省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省内19个市(县)568味中药材、952种药用植物的普查工作,并对100多家种(养)植(殖)农户进行了技术指导与服务,帮助农户规范了生产技术,促进了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同时为19个县市起草了中药资源发展规划。今年正进行另外22个市(县)的普查工作。该成果将为我省中药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吉林省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我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全面启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五年来,曲晓波教授带领着她的科研团队,厚积薄发,先后争取到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这些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药领域科研人才,孕育出了一个个标志性科研成果,同时也在实践中凝练出更加重大的科技专题,实现了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吉林省中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
矢志不渝教诲人
曲晓波教授时刻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学校的管理,更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研究生导师,不仅带领学生学知识,长见识,更是她们人生的导师。她的一言一行,不经意间流露出她光华霁月的人格魅力,渗透着做人的道理。学生有困难时,她伸出援手,解危解困,深情关爱,慈母一般;学生犯错时,她教导学生,要脚踏实地,克服急躁情绪,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好高骛远,首先要完成好本职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苦口婆心;学生取得成绩时,她教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戒骄戒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真诚坦荡。俗话说,“老师是一个良心活儿”。多年来,无论博士还是硕士,从专业学习到思想和生活,曲晓波教授都不曾远离和放弃她的任何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她更像是一位长者,一位智者,一位思想的引领者。是长者,在她面前,学生们没有像见到校长一样的敬畏感觉,她的沉稳中透露出待人的坦诚和热情,表情中总是带着沉静的微笑,接触中学生们总是感到如沐春风,和煦而温暖;是智者,她说话条理清晰,形象生动,她会将复杂抽象的问题提纲挈领地讲解得简单明了,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是思想的引领者,她超前的思维和高端的思想永远指引着学生们前进。她的学生们这样说:“跟老师谈一次话,好像一下子从山脚站到了山顶,思想经历了一次完整的进化和蜕变”。她的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到她坦诚的胸怀,渊博的学识,谦逊的态度,高端大气的做人气度。
她经常鼓励学生,将科研事业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来追求。为了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她费尽心思,熬尽心血,在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培养方面,严格的近乎苛刻。她训练学生,写文章要用尽可能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清楚,并亲笔修改,手把手的教。百忙工作中,修改学生文章,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倾心付出。经她手里修改出的文章,总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为了让学生们在读期间,受到更专业的训练,她要求自己的博士生在毕业前公开发表的论文,至少有一篇被SCI收录。在她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她的博士生毕业全部都有文章被SCI收录,学生中间自觉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并且学会了利用论文撰写,进行实验总结的学习方法,发表论文质量一届高过一届。她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风格,深刻影响着她的学生。她的博士毕业后,都非常感谢她的严格要求,感谢这一次读博士的经历,终身受益;感谢这一段师生感情,弥足珍贵。目前,曲晓波教授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20余人。
作为吉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她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倾注心血,还特别关注身边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在学科建设中,她抓源头重创新,大胆启用年轻科研人员,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各种锻炼的机会,尽心培养。在她的精心打造下,中药学科逐步集中了优势科研资源,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逐步建立了以中药物质基础,药理药效及资源开发研究为主攻方向,以长白山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道地药材研究为重点,以振兴吉林省地方经济和中药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与创新为目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紧密结合的稳定发展战略。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学科优势资源有效集成,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在全国行业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她带领团队围绕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9项。近五年来,中药学学科取得鉴定和获奖科研成果52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获国家专利21项,科研成果转让4项,科研成果被采用26项,创造产值上亿人民币,出版学术编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583篇,其中45篇被SCI收录,为吉林省地方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在全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中药学学科排位第九名。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必然带动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2009年,中药学学科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中药学一级学科下的中药药理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曲晓波教授当选为学科带头人。2011年,中药学学科又以24个A获评优秀,并自然滚动为吉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以高端的思想熏陶人,以精品项目培养人,以优秀的团队历练人,以无声的大爱激励人,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充满热情,追求完美,谦逊坦诚,敢于担当,沉静而温暖,她的一切,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周围的人和她一起追求拼搏。